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制度建设 >> 正文

重庆大学-辛辛那提大学联合学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

2018年02月28日 09:32  点击:[]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重庆大学委员会 重庆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努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工作格局,结合我院工作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联动育人工程”“精准引领工程”“阵地建设工程”,全面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推动学校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总体要求

加强和改进我院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把“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重大问题始终摆在重要位置,立足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全院一盘棋的协同育人格局、共同育人氛围,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三、基本原则

1. 坚持党的领导。坚定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党的建设贯穿始终,牢牢掌握党对高校的领导权;

2.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思想政治工作同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和民族担当意识;

3. 坚持以人为本。将严格管理与教育引导相结合,贴近师生实际需求,发挥组织的引导作用和师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注重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4. 坚持改革创新。在继承和发扬传统工作优势的同时不断解放思想,树立“互联网+”、“思政+”理念,推进理念思路、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四、任务和举措

(一)深入实施“联动育人工程”,实现全员育人

充分发挥教师、管理人员、朋辈、家长等多群体的作用,师生联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1.立足教师“教书育人”功能

学院全体教职工要牢固树立“教书育人是第一责任”的意识,通过专题培训、考核评价等多种方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在做好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同时,增强每位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能力。在专业课程老师的选聘和培养上,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重点考察业务能力和政治意识。完善美方教师管理制度,加强因公出国(境)教师的行前教育、过程监督和返回总结。强化教学纪律约束机制,坚持课堂讲授守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不得出现违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违背宪法法律、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等言行。综合事务办公室、教学事务办公室、学生事务办公室、Co-op办公室要对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要求,充分沟通、协同发力,实现思政工作平台对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

通过对外交流、参加培训、定期召开学工例会等方式,引导思政工作人员主动提升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具备“职业化技能+国际化视野”的思政工作队伍。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按照《重庆大学-辛辛那提大学联合学院班主任工作考评实施办法(试行)》,规范班主任工作考核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3.借力朋辈教育优势

通过主题教育、实践锻炼、志愿服务等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干部、党员骨干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使之以其独有的“朋辈优势”在学生班级、社团、寝室、网络等各种平台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老带新”“培优班”“创先争优”等各类评优活动,选树一批可敬、可信、可学的学生先进典型,树立青春榜样。建立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帮扶困难学生机制,开展“助学小课堂”、“一对一帮扶”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学习热情,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政治敏感性,对学习、生活中出现的意识形态要及时上报,确保学院及时处理。

4.疏通家校互动渠道

建立家长交流平台及信息沟通反馈机制,通过与家长的配合提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新生入学报到前,建立家长QQ群,及时了解、沟通学生信息;开学后及时召开家长见面会,学院领导与家长们就学院培养特色及优势进行面对面交流;学期末,开展致家长的一封信活动,通报学院发展情况、学生学习成绩和思想表现;邀请家长参加学生开学典礼,共同分享和见证学生成长成才的喜悦;根据学生的成绩、兴趣、特长及家庭条件,适时约请家长参与学生个性化培养方案的制定。

5.运用社会优质资源

co-op培养模式作为学院的教学特色,在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学院要建立完整、规范的实习管理制度,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参与Co-op培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积极参与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类名家讲坛、优秀校友座谈会、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等活动;在校外实习期间,要积极参与所在企业的思政、文化活动,吸收企业正向能量。

(二)深入实施“精准引领工程”,实现全过程育人

针对学院特色的“1+3+1”教学模式,在学生基础课程学习阶段、co-op实习阶段和赴美学习阶段实施有针对性、有层次的精准教育及引导,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1.基础课程学习阶段

吸纳传统高校入学教育的精华,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特色及学生个性特点,对大一学生以“三个主体”“三个层面”“三个阶段”为思路展开思想政治工作。“三个主体”,即学生、家长、学院,学院引导、家长配合、学生参与。“三个层面”,即学院分别从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家国情怀和民族担当意识、专业素养三个层面开展新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此为基础,将这三个层面的教育渗透在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培养中。“三个阶段”,即新生报到前、报到中和入学后。新生报到前主要通过网络信息平台推送各类信息,形成前期感知教育;新生报到中主要通过辅导员、教师、学长教育,熟悉学校、学院环境,形成心理适应教育;新生入学后主要通过系统专业的课程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形成深度转变教育。在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加强校情国情世情教育,让学生通过国际比较,培养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以“诚信教育”为抓手,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学生做诚信为人、诚信为学的典范和社会良知的引领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制度建设结合起来,聚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大力开展“食堂光盘行动”“文明寝室评选”等活动,积极传播正能量。

2. co-op实习阶段

根据顶岗实习阶段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制定思想政治教育计划和管理制度,以校企合作协议为基础,明确学校、学生、企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在学生顶岗实习前开设专门课程、讲座、主题班会等进行动员,使学生了解顶岗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帮助学生做好思想、心理准备。

实习期间配备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学校导师由实习管理老师和辅导员担任,要求深入到实习单位,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工作和社会;企业导师由实习企业选派思想品质优秀、能力强的技术骨干指导学生,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职业技能,培养良好职业道德。

整合学校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同时发挥思想灌输与岗位体验两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作用。充分利用企业环境资源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形成和发展的约束、规范作用和优质企业文化的隐性教育作用,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之中,引导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提升和职业素质的形成。

充分发挥实习学生党员的作用,将党员责任区延伸到实习单位,发挥好学生党员在实习管理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立党小组,实行党组织学习全覆盖,定期汇报,完善管理制度,避免出现“真空”状态。

3.赴美学习阶段

成立赴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学院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张志清任组长,学生事务办公室主任谭鸿予任副组长,把赴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分解到人,与赴美学生密切联系交流,针对学生面临双文化、双校园学习的挑战,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心学生健康成长。

加强学生出国前思想教育、出国后监测改进、归国后跟踪教育的过程管理。建立学生出国前谈话制度,院领导和政工教师在学生出国前与其进行谈话,明确要求学生要胸怀祖国,刻苦学习以报效祖国。通过年级大会、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跨文化教育。每年选派教师到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学业和生活帮扶,协助解决学生在国外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赴美学生QQ群”,及时掌握出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关注热点及思想动态,并通过电子邮件随时进行思想交流和指导。归国后组织学生开展专题思想汇报,全面掌握学生在国外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并积极发挥他们“传帮带”的作用,指导低年级学生做好赴美前思想、学习、生活等各项准备。

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有效途径,针对赴美学生,实行党小组制,确定小组长,定期报告,定期总结,加强监管体制。通过网上党支部的辐射功能,对全体赴美学生不定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先进文化教育,以浓厚的爱国氛围、组织氛围孕育学生“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组织就在我身边”的情怀情感,自觉抵制不良思想侵袭,进一步培养家国情怀和民族担当意识。

(三)深入实施“阵地建设工程”,实现全方位育人

1. 党团建设

充分发挥党支部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师生的主体作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抓在日常、严在经常。配强党务工作队伍,目前学院党支部设支部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各1名,组织架构齐全,要通过培训、集中学习、党支部书记上党课团课等方式提升党务工作者和党员们的政治素养。

严格规范党支部各项组织生活制度,创新党员教育方式载体,分层分类组织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对象培养、预备党员教育、党员继续教育、赴美学习党员和实习党员教育。

加强思想建设,按照“1+2+3”工作思路,即“1”面旗帜管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面旗帜)、“2”种途径宣传(“线上”“线下”开展宣传)、“3”个层面学研(院教职工、党员和学生干部、所属各团支部),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定期开展“我与书记有话说”谈话活动,做到党员全覆盖。

加强制度建设,制定《UC联合学院党支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制度》,完善美方教师管理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赴美学习以及实习学生党员管理制度,完善制度体系。

坚持党建带团建,把党的工作融入团组织活动中,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大力推进从严治团,以团支部为单位在全院团员青年中切实开展好“三会两制一课”;以深化共青团“一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为主线,通过组织改革、学习教育、主题团课、评选表彰、实践活动等形式,增强共青团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建立网上团支部,及时转发团中央、学工部、校团委等发布的创新创业、成长成才、社会融入、精神文件等,引导广大团员在实现中国梦的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

2.课堂建设

依托学校已有的思政课优质资源,做好本学院课堂教学管理、教材选用等工作,严把“课堂关”“教材关”,选择由国家批准发行的英文原版教材,实时了解掌握国内外课堂意识形态情况。结合Co-op特色培养模式,持续优化各年级培养方案,打通壁垒,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网络课堂”的无缝对接、同向同行,避免思政工作的“盲区”和“重区”。

立足“第一课堂”,督促学生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充分挖掘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中立德树人的宝贵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拓展“第二课堂”,结合学生成长成才需求,通过开展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等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机结合,着力打造一批品牌主题教育、志愿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融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活动之中。

注重“网络课堂”,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互联网的双重规律,探索“互联网+”“思政+”模式,通过易班、校园网、学院主页、学院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

3.班级建设

构建“学生—班干部—班主任”为主线的班级建设体系,在新生入学阶段,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集体归属感,提高学生主体意识,为班级建设打好基础。严格班干部选拔,注重对班干部思想意识、岗位意识和工作能力的培养,定期召开班干部会,激发班干部的积极性。完善《重庆大学-辛辛那提大学联合学院班主任工作考评实施办法(试行)》,规范班主任工作考核管理,建设一支高水平、专业化的班主任队伍。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方面,除必须遵守国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学院颁布的制度外,发扬民主,由本班全体成员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制定班级制度,如班级公约、宿舍管理制度、班级岗位责任制、奖惩制度等。在班级精神文化方面,通过宣传载体、榜样示范等途径培养积极班级舆论氛围;确立班级目标,明确集体发展方向;营造和谐、融洽、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平等友爱、团结互助、宽容理解。在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要更多地要突出和强调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人生发展及职业规划的指引作用,使班级建设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阵地。

4.创新实践阵地建设

依托学科和专业优势,成立学院学科竞赛与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学院党支部书记、教学副院长亲自牵头组织,组建“培优班”,为优秀学生提供个性化发展指导;组建科技创新核心团队,搭建交流和参赛平台;拓展师生参与创新活动的新途径,整合校内外有效资源,解决师生在创新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建立并完善相关保障和激励机制,加强政策扶持和措施引导,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环境氛围。

5.网络建设

借力“互联网+”,以易班、学校新闻网、学院主页、“重大JCI”微信公众号、微博、QQ、网络直播等新媒体为抓手,发挥网络思政力量。

加强政治引导。紧密结合学生在政治思想认识和学习生活中的新问题,深入开展基本国情、时事政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辉煌成就的宣传教育,拓展学生获取政治信息的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关注国际局势,客观看待国内问题,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和义务感,使他们自觉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

加强思想引导。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线上线下广泛发动,举办一系列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专题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各类活动、应用、议题中,使网络成为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

加强文化引导。以各种节日、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日为契机,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网上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通过开展网上知识竞赛、网络征文比赛等,融入中西文化比较教育,提高学生文化认知能力,避免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认同,更好地践履文化自觉和提升文化自信。

加强道德引导。坚持网上引导和网下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法律规范,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和安全意识,以负责任、理性的精神参与网络信息的传播和网络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关注网络意见领袖、网络成瘾学生等群体的网络行为,对其进行重点引导和心理健康教育。

五、组织保障

1. 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指导。全院上下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成立以党支部书记、副院长张志清为组长,学生事务办公室主任谭鸿予为副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学院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承担具体落实、组织实施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各项任务。

2. 健全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构建学院党支部统一领导、各部门协同配合、广大党员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合力。支部会、院务会要把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思想政治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相关工作。要不断加大投入,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经费。

3. 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督促检查。各责任主体、各部门要按照实施方案,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创新形式和载体,细化分解任务,及时评估工作效果,改进工作办法,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关闭

footer-logo
footer-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