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6日,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南昌大学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重庆大学大放异彩、收获颇丰,斩获金奖6项、银奖5项、铜奖1项。金奖数量在“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排名并列第4,金奖和奖项数量均创重庆市和学校最好成绩。
此次大赛,重庆大学-辛辛那提大学联合学院的同学们取得了“3金1银”的奖项大丰收,创学院历史新高,也为学校增光添彩。
原来“大佬”就在身边?他们是谁?他们身上又有着怎样的优秀品质和成功秘诀?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获奖同学,了解他们的获奖故事。
沙洲——玉汝于成,勇做前锋
沙洲(左)
沙洲是UC联合学院18级电气专业的本科生,除了颇具文艺范的姓名,他身上更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敢于创新,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正是这样的品质,让他斩获互联网+大赛全国金奖,创青春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金奖,志愿服务大赛全国金奖等多项奖项。
沙洲与几位其他学院的同学组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开展研究。尽管最终成绩十分亮眼,但沙洲的备赛经历也并非径情直遂,挫折和坎坷是经常会遇到的,通宵熬夜去解决难题是家常便饭。他说,“学会失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做任何事都不会一帆风顺。”
就像琢磨会成就美玉一样,挫折会让人成长。“善于取舍,找准方向,抓住机遇,肯下功夫”,是沙洲成长的关键词。他也勉励学弟学妹们:“希望大家积极参赛,锻炼自身能力,创新创业,勇做前锋!”
易弘睿、高旭钊、方泊然——主动探索,敢想敢做
从左至右:方泊然、易弘睿、高旭钊
高旭钊、方泊然是UC联合学院2020级电气专业的本科生,他们在大一时受到几场讲座的启发,萌生了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的念头。凭借着满腔热情,他们积极与电气专业的学长和老师交流讨论,着手组建团队,将想法付诸实践。
易弘睿
易弘睿是UC联合学院2018级电气专业本科生,在此前有过参加校赛和市赛的经历。收到学弟的邀请后,他爽快地答应加入团队。项目进入决赛后,在上海实习的他特意在假期提前返校,和团队一起“并肩作战”。
备赛期间,三人团结协作,每天都在材料更迭、“恶补”技术细节中度过。大赛上耀眼表现的背后,是无数次的线上线下培训和对PPT、答辩稿的精雕细琢。
来自学院的帮助对他们来说同样十分重要。高旭钊认为,“学院独特的Co-op的实习机制,在备赛期间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他们表示,非常感谢学院老师的指导,以及学长学姐的无私帮助。
他们从自身经历出发,为学弟学妹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学好基础课,多听创新创业相关讲座;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合理安排碎片化的时间;积极尝试,当开始去做一件事时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找准定位,抓住机遇,学会挖掘和充分利用各项资源;虚心请教,主动交流。
胡文浩——天道酬勤,悬壶济世
胡文浩(右)和团队成员左东其(左)
胡文浩来自UC联合学院19级机械专业,曾获9项授权实用新型发明专利,iCAN国际创新创业大赛重庆赛区二等奖。
胡文浩团队的项目源于指导老师的一个点子,从一个想法开始慢慢做大,从最初的设计一步步到功能实现,到现在完成商业化的转化。
因此,他将成果归功于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我非常感激团队中每一位‘战友’的陪伴。尤其感谢侯世英老师以及江燕院长,张亚楠和冉茉莉老师在比赛最后阶段给予我们的帮助。”
作为团队负责人,胡文浩除了负责技术部分,还主动去了解项目中商业、会计和财务的细节,以便做好统筹规划,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他表示,优秀靠谱的队伍非常重要。“共同目标、干劲十足的团队,是彼此在艰难的备赛阶段的精神支柱,也是能否获奖的直接原因。”
胡文浩
胡文浩深深认同“作为新一代年轻人,一定要趁年轻,敢于闯,敢于拼,敢于搏。”关于自己的参赛经验,他提到,只要敢于参加,并且坚持下来,任何一位同学都有可能成功。他鼓励学弟学妹们不要害怕自己不够优秀,如果敢于迈出第一步并坚持下来,总能有所收获。
UC联合学院学子斩获大奖,除了自身的努力,还得益于学院独特的培养模式。
UC联合学院依托重庆大学的工科优势,改革传统工程教育模式,在国内首次引进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先进的校企联合培养(Co-op)模式,课堂理论学习与企业工程实践交替进行。学生在校期间,有20个月的时间在外实习,学校专业老师与企业工程导师共同指导。
在这一模式下,学生有机会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专业学习,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去,促使学生开拓创新,致力于发现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同时将问题带回课堂,促进进一步的专业学习。
校企联合培养(Co-op)模式打破校企壁垒,打开教学边界,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自我、专业和社会的认知,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激发学生的奋斗欲、强国心和报国志,也为学生真正做到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奠定基础。
同时,UC联合学院的“培优班”制度也为促进学生与专业老师的交流搭建平台,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学院为培优班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有针对性地配备导师,为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了极大的支持。
UC联合学院将继续贯彻培养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和工程能力的综合性人才的教育理念,争取在新一轮的赛事中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