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至4月,重庆大学-辛辛那提大学联合学院(简称UC联合学院)2023级学生完成了首次Co-op科研实习,本次Co-op1科研实习共邀请到来自机械、电气、计算机、航空航天、自动化等学院的26位老师担任科研导师,2023级108名学生被分30个课题组,旨在通过深度参与项目/问题导向型实践教学活动,以问题带动学习,以项目凝聚团队,以合作推动成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三位一体的工程实践能力。
2025年4月25日上午,UC联合学院举行了2023级第一次Co-op实习答辩。从D1417到D1320,八个教室同步开启答辩,108名学生轮番登台,他们的课题覆盖智能机器人、电力系统、新能源技术、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

答辩讲台上,同学们用扎实的成果诠释着“学以致用”。黄艳玲教授指导的“智能循迹避障小车”团队直接将作品搬上了讲台。组长闫骁航自信地展示着小组成果,遥控小车灵巧避障,稳稳前行。评委频频点头:“虽然智能感应小车这个话题并不算很新颖,但是作为大二学生,你们能从零开始创造是很不容易的,值得肯定。”

魏沛堂教授指导的“人形机器人直线电驱动关节开发”团队,用一段视频展示了样机的动态测试——银白色的关节部件在精密控制下快速伸缩,仿佛机器人的钢铁被赋予了生命。

航空航天学院的尹德强教授指导的医疗健康领域的项目,通过动力学分析颞下颌关节的受力演化。“这项研究让同学们第一次感受到,机械原理竟能直接帮助普通人减轻病痛。”他们的感慨,让原本严肃的学术汇报多了几分人文暖意。

正午12点,持续三小时的答辩落下帷幕。“这场答辩不是终点,而是探索的起点”,姚雨轩同学在采访中说道。从颞下颌关节受力演化研究,到糖尿病骨折风险的智能预测;从可穿戴柔性电路LED灯的实现,到无人机无线充电系统设计;从新能源场站送出线路保护到风电机组关键部件研究,年轻学子们用创新回应时代命题,用实践书写成长。


当科研的星火照亮虎溪校区的清晨,这群稚嫩的青年已经从UC联合学院里,悄然推开了一扇通向未来的门。
本次2023级Co-op1科研实习成果展已于近日在UC联合学院一楼大厅展出,诚邀我校师生莅临参观并提出宝贵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