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1日下午,重庆大学-辛辛那提大学联合学院(以下简称“辛辛那提学院”)与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外院”)在虎溪校区大学外语中心422会议室共同举办由杨宇老师主讲的“言为心声 文成中西”——学术英语写作培训成果汇报会暨课程建设启示研讨会。
国外高校英文学术写作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有何特点?如何面向中国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术英语写作教学?怎样引导学生用英语撰写学术论文?这些困扰我们的英语教学问题,在外院杨宇老师的分享会上进行了探索。
杨宇老师于今年春季刚刚结束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英语写作课程教学培训。在此次研讨会上,她向大家分享了此次赴美课程培训心得,大家共同探讨英语语言课程改革的方式方法。
杨宇老师此次前往辛辛那提大学主要跟班学习了三门由美方老师教授的英语课程,分别是Advanced First-Year Composition, Intermediate Composition和Technical and Scientific Writing,其中Technical and Scientific Writing是辛辛那提学院大五学生在读课程。杨宇老师此次跟班听课学习旨在观察学生经过前四年在重庆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以及其他专业课程全英文授课的培养之后,其英语水平能否适应辛辛那提大学的上课节奏。此外,通过观察学习美方老师的英语教学模式,也致力于不断优化中方英语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全英文的授课环境以及国外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余两门课程,授课对象虽是英语为母语的国外学生,但外方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同样值得借鉴。
杨宇老师注意到,虽然目前国内的英语教学模式正在发生巨大变革,更加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方位培养,但仍存在学生阅读量不够、与老师沟通、交流时间有限以及学生自主思考、交流机会缺少等问题。辛辛那提大学的英语课程运作方式值得借鉴:1)其英语课程一周开设三次,每次55分钟,保证老师与学生的充分见面和交流;2)每次课程结束老师都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阅读任务,为下一次课上讨论做准备。阅读材料涉及面广且多,每次要求阅读的材料篇幅平均达到30—40页,有时甚至高达100页以上;3)国外老师上课比较注重学生的自主交流,学生课上会围成圈状,保证每位学生都有发言交流机会,促使学生课下多阅读、思考,上课才能有话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多读书才能明智、思辨,在他人思想的启发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如何增强老师与学生间的交流、联系?如何激励学生在课下多阅读、多思考?如何鼓励学生在课上多发言?我们可从辛辛那提英语课程运作方式中加强思考,寻找适合我们的新型培养方式。
此外,杨宇老师还针对我院大五学子做了问卷调查,主要涉及他们对于自身英语能力的评价。从问卷反馈看来,学生们肯定了我院的培养模式,认为前四年的英语课程为他们第五年赴美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多数学生仍然认为自身英语能力还有极大提升空间,这也说明了外院联合辛辛那提学院加快课程改革的步伐的必要性。
老师们在此次研讨会上积极进言,针对自己多年的英语授课经验分享心得,如在课上多组织诸如workshop的研讨形式,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等。老师们的发言帮助我院梳理出了一条课程改革的大致思路。
最后,张志清院长总结发言,肯定了杨宇老师的培训成果;并根据各位老师的发言指出:我们应该摒弃以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将现有英语课程进行梳理,制定具有学院特色的“英语能力图表”和“课程图表”,让学生明确学院对他们的定位及培养目标;同时应删除过时的或难度较浅的英语课文,选用符合大部分学生语言能力的文章,追求学习的深度,拒绝“假大空”。
此次研讨会更加明确了辛辛那提学院英语课程的改革方向,相信在双方学院的共同努力下,英语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效果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